关灯
护眼
字体:

303.第303章 0299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r />     阿拉伯半岛的艾奥瓦尼亚国,计划在苏美河上游建造水坝以缓解该国电力不足的状况。此计划一旦实施将致使苏美河下游河水流量减少。因而遭到苏美河流域国家辛巴斯强烈抗议。

    比邻艾奥瓦尼亚的辛巴斯国,位于苏美河的下游,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缺水情况严重,全国四千万人用水全部依赖苏美河。一旦艾奥瓦尼亚在上游建造大坝,必将使得苏美河出现枯水期。因此对于艾国的筑坝计划,辛巴斯从政府到民间一致反对。

    艾奥瓦尼亚与辛巴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就曾因为石油资源以及民族问题而冲突不断。在辛巴斯北部毗邻艾国边境的北方油田地区,散居着数万艾奥瓦族人,这些位于辛国境内的艾族人一直在通过各种途径谋求独立,他们的行动还得到了艾国政府的暗中资助。

    “‘苏美河,神赐予我们的生命之源。在这无边的荒漠上,它伴随着我们世代开垦、战斗、生活、死去。我们无所畏惧,苏美长河与我们的民族将永远繁荣。’我在夜幕笼罩的广场上凝听辛巴斯人激动的宣言。军队已开始集结,远方隆隆的战车声正预示着一场风暴的到来。”

    ——2011年2月于辛巴斯国北部某城

    2011年2月。亚曲速引擎研制成功。

    经过长达十八个月的开发,鲁美重工与德拉联邦航天中心联合开发的亚曲速引擎终于问世。

    墨西哥数学家米古尔·阿库比勒于1994年提出了曲速引擎概念。其理念来自于“《广义相对论》空间扭曲说”,根据这一说法,阿库比勒认为人类可以利用物质扭曲飞船后方空间,将其扩张,同时压缩前方空间,以时空扭曲的“涟漪”,飞船便可顺着时空波泡前进。在以此方法航行时,速度没有限制,理论上即使超过光速也不会产生解体效应。因为,严格说起来,飞船只是停留在时空波泡上不动而已。在航行中,船员处于失重状态,不会被加速和减速过程中产生的g力扯碎。飞船内部的时间流动一如往常,不受“时间扩张”影响。

    在曲速引擎理论基础上开发的亚曲速引擎,由于人类所掌握的反物质技术尚不成熟,而不得不使用常规核动力代替反物质动力,因此鲁美重工内部开发人员将它称为“真正的曲速引擎出现之前的过渡产”。其功率虽不能达到曲速引擎水平,却仍然将人类航天器的极限速度向上提升了数倍。因而后世史学家将这一引擎的出现作为太阳系时代开始的标志。

    “诚然,亚曲速引擎代表着人类对宇宙的开拓进入新的时代,但并未完善的制度和相对落后的冬眠科技使得这一引擎目前只能用于太阳系航行。准确地说,它使人类迎来了太阳系时代。从今天开始,人类飞行器环太阳系飞行一周只需六个月。”

    ——2011年2月19日鲁美重工产宣传会

    2011年3月,辛艾战争。

    在屡次抗议和警告无效后,辛巴斯军队于2011年3月8日越过两国边界,进入艾奥瓦尼亚并炮击了艾边防军。辛艾战争(又名水源之战)爆发。

    同日,国际联盟对辛巴斯的侵略行为表示谴责。要求该国撤出艾国领土,并举行双边会谈妥善解决苏美河问题。此外,鲁美政府也发表声明,称将对辛巴斯采取经济制裁并派遣军队至艾国边境待命。

    10日,辛巴斯政府接受国际联盟的提议,暂停了武装力量的推进。13日,因鲁美军队已开始在边境集结,艾奥瓦尼亚拒绝了举行双边会谈的提议,并在第二天向辛巴斯主要城市发射了数枚飞弹。

    “她是阿拉伯半岛上最伟大的河流。三千年来,苏美河以甜美的河水灌溉着两岸田野。位于辛巴斯南方海岸附近的河道更在漫长的岁月里,凭着婉转**的水流造就了肥沃的冲积平原。艾奥瓦人和辛巴斯人就在这河流的两岸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然而,当河水不再足够养育这两个民族,争夺水源的战争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2011年3月11日于苏美河下游

    3月15日,布什尔湖战役。

    作为对艾国飞弹的还击,辛巴斯军于3月15日,恢复推进。当日,双方军队十余万人在艾国布什尔湖地区发生激战。

    布什尔湖位于艾奥瓦尼亚国南部,是苏美河中下游地区唯一的湖泊。辛巴斯机械化部队占据南方丘陵后,利用地形对艾军发动了极为有效的打击。4月初,三万艾奥瓦军队被迫投降。辛军在占领布什尔湖区后继续向亚拉平原推进。

    “艾奥瓦人似乎已经对战争司空见惯了。当我为了采访国际联盟战争调停官员而离开辛巴斯,辗转进入艾国首都特里沃时,不禁惊讶于这个民族面对战争时的平静态度。那出奇的平静里甚至带着一丝漠视。或许,对这个刚勇强横又好战的国度而言,与河下游那个世代为仇的民族作战,早已成为生活中平淡无奇的一部分……”

    ——2011年3月14日于艾奥瓦尼亚首府特里沃

    4月11日,亚拉平原会战。

    布什尔湖失守之后,艾国集结数万军队和大量民兵在亚拉平原建立数道防线。4月11日,辛巴斯军进入亚拉平原。亚拉会战开始。

    与装备精良的辛巴斯军相比,艾**队的战斗力明显不足。在辛国猛烈的炮火袭击下,艾军防线很快便被击破。4月13日,亚拉平原会战结束。辛巴斯军占领苏美河上游地区后,迅速破坏了施工中的大坝,随后,辛巴斯发表声明称无意长久占领艾国领土,此次出兵的目的只是为了捍卫本国人民的生存权利,4月14日,辛国开始撤军。

    “特里沃街头,时有三三两两的行人,驻足于商店橱窗前,电视里政府发言人声嘶力竭地叫喊着:要和鲁美盟友一起打退辛军,要将大炮推到乌吉亚(辛巴斯首都)城下。没有人欢呼,没有人尖叫。和辛巴斯人相比,艾奥瓦族永远是这么沉默。而敌人已经退了……只有那大坝筑成时吞没的无数肥沃农田才是他们心里抹不去的痛……”

    ——2011年4月20日于特里沃街头

    4月15日,鲁美军介入辛艾战争。

    4月15日,一直集结在艾国边境的鲁美军进入布什尔湖以南地区,对撤退中辛巴斯部队发动袭击。辛巴斯部队进行了象征性抵抗,继续向两国边境撤退。

    当日,鲁美总统发表讲话,称鲁美军队已进入艾国境内为捍卫世界和平和自由而战。他还表示,辛巴斯的侵略行为正宣告着自己的灭亡。鲁美将不遗余力地打击地区霸权主义。

    “鲁美军队参战的时候,我正经由布什尔湖南行,打算前往艾辛边境第纳城作为期三天的采访。在半途却遇上了鲁美的军队,他们不但拒绝我的采访要求,更没收了我的设备和证件,将我驱逐出布什湖战区。第二天,我便听说双方军队已交火,还有那臭名昭著的‘捍卫宣言’……”

    ——2012年于德拉联邦

    4月17日,第纳城包围战。

    4月16日,鲁美军出动伞兵截断辛巴斯军撤退路线,第二日,十余万鲁美军将辛巴斯部队分割包围在第纳城及其周边地区。随后,鲁美军出动了数百架次的战机对辛军进行空袭。同日,鲁美方面还使用巡航飞弹攻击了辛国首府数个目标,造成数百人伤亡。

    4月18日,鲁美军联合艾奥瓦尼亚武装部队对陷入包围的辛军发动了攻击。4月19日,鲁艾联军全歼辛巴斯部队。

    “由于鲁美军的阻挡,我在等待了长达一周后,才跟随难民进入第纳城郊区。遍野皆是焦黑的尸体。联军在战斗中使用了燃烧武器,成百上千的辛巴斯士兵在**间化为焦炭。那些蜷缩成团的黑色人形,发出恶臭,仿佛受难群雕。我看见一位辛巴斯士兵的遗骸,趴在离溪水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他一路爬来,留下遍地焦灼的黑迹,生命永远停止在一步以外……”

    ——2011年4月26日于艾奥瓦尼亚边陲第纳城

    4月25日,鲁美军越过边界进入辛巴斯领土。

    鲁美总统于25日称,鲁美军要将反霸权的战争进行到底,“在拯救艾国人民之后,我们还将使辛巴斯人民脱离****好战的政府,重获自由。”当天,鲁美军越过辛艾边界进入辛巴斯领土。

    第二日,国际联盟要求鲁美部队停止入侵辛巴斯。但这一要求遭到了鲁美国拒绝。鲁美国重申,这一军事行动并非入侵而是旨在解放辛国人民的正义战争。

    “再回到乌吉亚,是黄昏的时候。距离鲁美军入侵辛巴斯已有一周之久,双方的军队这些天来一直在北方沙漠附近苦战。

    乌吉亚的街头满是弹坑和废墟,我正艰难地寻觅着营业的旅馆,四下里忽然响起了警报,跟随人群匆匆奔向庇护所后不久,那震荡整个大地的轰鸣和席卷而来的热浪瞬间降临这座千年古都……”

    ——2011年5月2日于辛巴斯首都乌吉亚

    4月27日,埃斯库多沙漠会战。

    进入辛巴斯的鲁美军在埃斯库多沙漠中遭到了辛国武装力量的顽强抵抗。4月26日,辛国元首发表救国宣言。4月27日,辛巴斯军三个步兵师向埃斯库沙漠中的鲁美军发动攻击,埃斯库多沙漠会战开始。

    面对装备先进的鲁美军,辛巴斯部队采取了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利用沙漠地形重创敌军。截止5月7日,鲁美军仍旧滞留在沙漠地区无法前进,死亡人数攀升至二百人。

    “辛巴斯国土面积并不算广大,乘车从南北方向穿越全境只需一天。联军在这一天已推进至距离乌吉亚四百公里处的埃斯库多沙漠中。从这里,看不见那片沙漠……但无论是清晨或是傍晚,当我步向城外,总可以看见许多人面向北方虔诚祈祷、祈祷他们的亲人能打退侵略者平安归来,祈祷永不失去这世代伴随他们的苏美河……”

    ——2011年5月7日于乌吉亚

    5月9日,鲁美军在辛巴斯南部登陆。

    5月9日,由于北部战事持续不利,鲁美军第九机械化步兵师,第一装甲师,一七九空降师在海军舰队的掩护下登陆辛国南部港口达纳西。

    达纳西是辛巴斯第一大港口城市。拥有人口七百五十万。它同时也是阿拉伯半岛北部最重要的石油输出港。在与达纳西防卫部队短暂交火后,鲁美军登陆部队迅速占领了该城。包括辛巴斯海军部长在内的一百多名高级官员在此役中被捕。

    “在听闻鲁美军队于南部城市达纳西登陆后,我立刻驱车前往当地。一路上比比皆是溃败的辛巴斯士兵,在苏美河岸狭长的平原上日夜跋涉。

    达纳西,还会是阿拉伯半岛东海岸最繁华的城市吗……”

    ——2011年5月9日于辛巴斯南部地区

    5月13日,鲁美军在达纳西实施屠杀行动。

    5月11日,达纳西地方武装和游击队,在城西光荣大道伏击鲁美军运输队。反抗武装击落了三架鲁美运输直升机,并造成一百五十余名鲁美士兵阵亡。事发后,鲁美军在达纳西城实施连续两天的扫荡行动,但收效甚微。与此同时,鲁美军伤亡仍在不断增加。5月12日,反抗武装袭击了鲁美军设在城内的临时医院,射杀鲁美军医护人员三十余人。

    5月13日,为减少在达纳西的伤亡率,鲁美国防部秘密下达自卫令。该文件允许鲁美军在没有遭到袭击的情况下向任何可疑的当地人开火。截止5月17日,被鲁美军杀的达纳西市民超过四千人,当地抵抗运动陷入低潮。

    “进城的时候,得知鲁美军在达纳西伤亡严重的消息。那一天,阴霾的黄昏里下起了沙漠中经年不见的雨,鲁美的装甲运兵车在雨中往来不绝。我看见有当地的孩子从地上捡起石块砸向那些车辆,随后,一个年幼的生命消失在交错的火中……”

    ——2011年5月16日于南部港口达纳西

    5月19日,埃斯库多沙漠会战结束。

    开辟北方战场的同时,鲁美军停止了南方沙漠的推进。改以艾奥瓦尼亚民兵部队为主力,接替其与辛巴斯武装作战。5月19日,在亚艾联军的攻击下,辛巴斯军撤出沙漠地区,与此同时,辛军开始焚烧沙漠中的油井,并破坏了全球原油运输管道辛巴斯段。

    辛军焚烧油井和输油管道后不久,全球原油价格普遍攀升,单位价格一度创造历史新高。世界石油危机因此爆发。

    “北方沙漠中,无数道浓烟升起,油井喷射出的火焰映红了半边天空。这一天,辛军在北部地区,焚烧了数百口油井并炸毁了全球原油运输管道。每一个辛巴斯人的脸上都挂着泪水,因为,是他们亲手点燃这些无比珍贵的原油……而这样的大火必将持续数月,无法扑灭。”

    ——2011年5月22日于乌吉亚

    6月2日,亚艾联军攻陷辛巴斯首都乌吉亚城。

    5月间爆发的沙漠会战,消耗了辛军大部分的兵力。在越过沙漠之后、抵达乌吉亚城之前,亚艾联军只遭遇到一些零星的抵抗。6月2日,联军攻入乌吉亚城,辛巴斯国家主要领导人被捕。6月3日,辛巴斯临时政府在亚艾联军的支持下成立。

    6月5日,辛巴斯临时政府在鲁美国的“斡旋”下与艾奥瓦尼亚当局签定了《苏美河条约》,水源战争结束。

    辛巴斯国在条约中承诺不再干涉艾奥瓦尼亚在苏美河上游建筑水坝的计划,并向艾国赔偿五十亿元,作为入侵和破坏该国设施的补偿费用。同时,为缓解辛国用水危机,艾国同意从布什尔湖输送饮用水至辛国。而辛国则必须为此每年支付艾国十亿元。所有输送水量以及输送时间事宜,由艾国成立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最后,该条约规定,辛巴斯以及艾国战后的重建工作将全部由鲁美国企业承担,他国企业不得介入。

    hp:..bkhlnex.hl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