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 惊变(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右侧地上,不由吓得魂飞魄散。

    一具尸体躺在地上,一根箭羽没入其胸,鲜血流了一地。尸体?对,男子一眼看过去就已经知道,地下躺着的这个人,早已经是一具尸体,因为,这具尸体的脖子处,被人齐根斩断,断颈黑洞洞地看着男子,里面的鲜血喷涌而出,头颅却早已不知去向。

    男子乃是一介书生,何曾见过这等场面,早已吓得一头冷汗。那仆人也是个老实本分的人,亦是被吓得扶着马头,两腿发软。

    男子吞了吞口水,颤颤巍巍地下了马,缓缓地朝那具尸体走去,他的脚踩着地上的鲜血,发出了轻微地“渍渍”声。不是因为他大胆,而是因为他看到了一样东西:一个倒在地上、沾满血迹的灯笼,那个灯笼上,写有一个“武”字。

    男子走近了些,喉头直发颤,慢慢地蹲了下来。尸体的紫色官服在昏暗的光芒下,与一地的鲜血融为一体,尸体腰间的金鱼袋躺在地上,莫名的有些刺眼。

    紫色官袍,金鱼袋,灯笼上的“武”字,又在这靖安坊门口。这几个线索,在男子的大脑里串成了一条线。这具无头尸体,男子是认得的。

    男子曾经写过一首诗,他与之和过,他们同是文人;男子对薛涛有过一丝爱慕之情,他与大才女薛涛的关系极好,他们似是情敌;他向皇帝力主向藩镇用兵,而男子却反对动兵,为此两人曾在紫宸殿争辩过,他们确是政敌。

    看着这具无头的尸体,不知怎地,男子的心中忽然涌上一股莫名的情绪。

    他愤怒,他的胸口像是被火一样的灼烧着。

    他不发一言,不动一指,静静地看着。时间慢慢地流逝,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愤怒压倒了他的恐惧时,男子动了。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

    黑暗的天空开始露出了一抹鱼白,街上也开始有人走动了,路过这里的人们看着眼前的惨象,无不驻足惊呼,或是掩面而逃。

    仆人见到男子站了起来,颤抖着问道:“先……先生?”

    “去报官。”男子的声音出奇的冷静,似乎不带任何情绪,可是仆人分明看到,男子的肩膀在发抖。

    “去……报官?”仆人的心中仍然是害怕,机械地回应道。

    “去找长安县,报官,”男子一转身,快步走到马前,飞身上马,道,“宫里我自己去。”

    “可……”仆人还想再说什么,男子却是一抖缰绳,一拍马屁股,绝尘而去。

    ———————————————————

    大明宫,建福门外,百官聚首,人人下马而立,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今天上朝要讲的事情。

    “哎,你们听说了吗?”一名中年男子,留着山羊胡,身穿深绯色官袍,站在一群人中间,神秘兮兮地道,“最近长安城内,流传有一条童谣。”

    “什么童谣?”一个年轻的官员问道。

    山羊胡男子一面摇头,一面慢慢念道:“打麦,麦打,三三三,舞了也!”

    他刚刚念完,人群之中发出一阵窃笑声,山羊胡男子听到,眉毛一竖,喝问道:“笑什么!”

    “王侍郎,你这是什么破童谣啊,也值得在大家面前念叨,稀里糊涂的,毫无意义,难登大雅之堂。”一个看起来年纪稍长的官员道。

    “哎,郑少卿,这你就不懂了,”工部侍郎王涯一撩自己的山羊胡,道,“自古以来,这童谣民谚啊,都暗含着天意啊,这你不会不知道吧?我朝高祖尚为太原守时,早有民谚曰‘河南杨柳谢,河北李花荣’,搅得隋炀帝心神不宁,因此杀了李浑一家。可后来,不是我大唐得了天下么?这童谣谶语,可不是信不得的。”

    有一中年男子,眉目清雅,颇有正气,道:“此等妖言,如何说得?”

    王涯眉毛一横,正要回话,却听另一男子问道:“韩内制,你连鬼都不怕,哪里怕什么谶语?王侍郎,你这童谣,又是什么意思?”

    王涯见有人接茬,呵呵一笑,道:“这就简单了。且听我给你们分析啊,‘打麦’者,打麦时节也;‘麦打’者,盖谓暗中突击也;‘三三三’,谓六月三日也,指的就是今天,今天恐怕要有大事发生哦……”

    又有人打断王涯,问道:“那么‘舞了也’呢?”

    王涯道:“这就更简单了,舞,乃是谐音‘武’,武氏的那个武,意思是今天有一个姓武的人,要完蛋啦……”

    王涯语速越说越快,声音也微微上扬了起来。

    “这算什么解释,牵强附会。”众官都道,但也有几个官员问道:“姓武的?哪个姓武的这么倒霉?该不会是……”

    王涯正要说话,就在这个时候,一声干咳冷不丁地传来。虽然只是一声咳嗽,可是大家都认得这个声音,纷纷端正姿态,转头朝那声音来处看去。

    一名中年男子,身着紫袍,脸上胡子打理得十分精细,双目炯炯有神,不怒而自威,面色严肃,不苟言笑。

    王涯与几名官员连忙朝着男子鞠躬,道:“张相公早。”

    原来,这位面容严峻的男子正是当朝宰相,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弘靖。张弘靖乃是玄宗时宰相张嘉贞之孙,也不知是不是跟祖父张嘉贞学的,平日里就不苟言笑,一副宰相架子,朝中大臣背地里评价他跟张嘉贞一样刚愎自用,却又不如张嘉贞一般果断决绝。

    果然,张弘靖摆足了宰相的派头,问道:“你们刚才在这里说什么?”

    几个大臣互看一眼,目光一齐转到了王涯脸上,王涯被众人看得发慌,抬头正对上张弘靖锐利的双眼,心中一虚,连忙道:“没……没什么。”

    “没什么?”张弘靖道,“我可在旁边听了一会儿了。王侍郎,你堂堂朝廷命官,怎么可以口出如此愚昧无知之言!那童谣谶语,不过是有心怀不轨之人在造谣生事,妖言惑众,此等言论,你怎地能在这大明宫门前说起?你是何居心?是不是待会你还要说到圣人面前去?”

    “不……我……”王涯被张弘靖一说,一时有些语无伦次,慌忙道,“张相公,我……我不就是随口一说嘛,这童谣又不是我发明的。”

    “无中生有的事情,你帮着别人说一遍,等于你也有责任,你明白吗?”张弘靖含怒道。

    王涯连忙躬身道:“张相公教训得是,下官知错了。”

    张弘靖狠狠地瞪了王涯一眼,径自朝前走去,直到建福门前,百官首行。与他并列的,则是一位与他年纪相仿的男子。

    “张相公,我刚才看见你训斥王侍郎,所为何事?”男子问道。

    张弘靖道,“韦相公,不过是一些小事,何须多虑。”

    原来,这名男子也是当朝宰相,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韦贯之。

    韦贯之微微一笑,点头不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